2023-09-07 17:23:17來源:極客網
生成式AI越來越流行,尤其是在商業領域。不久前,沃爾瑪宣布推出生成式AI應用程序,供5萬名非店鋪員工使用。App將沃爾瑪數據與第三方大語言模型(LLM)結合,可以幫助員工執行多種任務,比如成為創意伙伴,在大文檔中提取摘要。
由于生成式AI流行,GPU需求增加,訓練深度學習模型需要強大的GPU。據《華爾街日報》報道,訓練AI模型可能需要幾十億美元,因為要處理并分析海量數據。
新趨勢為英偉達帶來可觀的商機,英偉達GPU成為炙手可熱的賺錢機器。為了獲得英偉達芯片,創業公司、投資者采取非常措施。《紐約時報》專欄文章稱:“相比金錢、工程人才、炒作熱度甚至利潤,今年企業似乎更需要GPU。”
【資料圖】
在這次可能的科技變革中,英偉達站在山頂。就在此時,谷歌與英偉達達成合作,為谷歌云客戶提供基于英偉達GPU的技術支持。眼下需求大增是不是意味著生成式AI觸及巔峰,還是說它是下一波浪潮的開始?這是一個大家都在思考的問題。
在最近的財報會議上,英偉達CEO黃仁勛指出,需求增加標志著加速計算的開始,它只是黎明。黃仁勛建議企業重新配置投資,不要只盯著通用計算,應該要多關注生成式AI和加速計算。
通用目的計算指的是基于CPU的計算,英偉達卻認為CPU已經成為落后基礎設施,開發者應該針對GPU做優化,因為相比傳統CPU,GPU的效率更高。GPU可以同時并行處理多種計算,特別適合深度學習。在處理一些特定數學問題時GPU也有獨特優勢,比如線性代數和矩陣操作任務。
可惜的是,許多軟件都只是針對CPU做了優化,無法從GPU并行計算中獲益。未來許多CPU任務將由GPU來執行,這對英偉達來說是一個機會,因為生成式AI會生成海量內容,它需要云計算支撐。
人類和企業都是懶惰的,既然軟件已經針對CPU做了優化,就不愿意再為GPU投入資源和時間。
當機器學習剛剛出現時,數據科學家野心太大,想將它應用于一切,哪怕有些領域已經有了更簡單的工具,他們也要引入機器學習。老實說,在眾多商業問題中,機器學習能出色解決的只有極少一部分。總之,加速計算和GPU并非適合所有軟件。
迎接下一波浪潮,生成式AI需要突破
審視當下,英偉達的業績數據的確搶眼,但Gartner卻警告稱,生成式AI處在預期膨脹的頂峰。有人斷言,生成式AI炒作已經演變成毫無根據的興奮和夸大的期望。
生成式AI熱潮可能很快就會觸及瓶頸。SK Ventures風投家認為:“我們現在已經進入第一波大語言模型AI的長尾階段。浪潮是從2007年開始的,當時谷歌發布了一篇名為《Attention is All You Need》的論文,在未來1-2年內,大家就會撞到瓶頸。”有哪些瓶頸呢?比如產生幻覺的傾向,狹窄領域的訓練數據不足,多年前的訓練語料庫老化,還有其它無數因素。總之,我們現在極可能已經進入第一輪AI浪潮的尾部。
是不是說生成式AI即將死亡?非也,只是說生成式AI需要重大技術突破,這樣才能大幅提高生產力,才能孕育更好的自動化。在下一波生成式AI浪潮中,新模型、更開放、無處不在的廉價GPU可能是關鍵。
從長遠看,生成式AI應該是光明的,因為勞動力短缺,人類需要更出色的自動化技術。回看歷史,AI與自動化似乎是兩個獨立的技術門類,但生成式AI改變了這種看法。Workflow聯合創始人Mike Knoop說:“AI與自動化正在坍縮成同一樣東西。”麥肯錫在報告中說:“生成式AI將會孕育下一次生產力大提升。”高盛則認為生成式AI可以將全球GDP提升7%。(小刀)
關鍵詞:
生成式AI越來越流行,尤其是在商業領域。不久前,沃爾瑪宣布推出生成式
我是從Oracle5開始使用Oracle的,不過Oracle5、6的時代,我只是幫用戶
自去年ChatGPT發布后,業內外都涌現出了一股對大型語言模型的狂熱情緒
把Span歸于語法糖,可能有些偏了,但偏了就偏了,哈哈,只要是分享就好
MongoDB是一種可伸縮的數據庫,支持數據分片和負載均衡,以實現高性能
世界最強AI——ChatGPT可以通過各種考試,甚至輸出回答讓人難以辨別真
開學季|“芝士”就是力量,5分鐘上學不遲到的早餐,真的漲知識了
轉眼間,九月來了瓜果漸熟,稻谷飄香,蟹肥菊黃……新的一個月,繼續努
中國天氣網訊中央氣象臺9月1日06時繼續發布暴雨黃色預警:預計,9月1日
大家都知道,華為售后提供存儲空間升級服務,比如你的手機是128G存儲,
今天來聊聊關于progression和progress的區別,progression的文章,現在
獲取方式:參考如下文章Step13步驟可獲取該物品:地點攻略-湖之利耶尼
1、bepleasedwithsth :對某事某物喜歡,滿意于…bepleasedto(do):樂意,蒙
今日3個行業逆市上漲。證券時報·數據寶統計,今日滬深兩市主力資金凈
第一時間提供各大券商研究所報告,最大程度減少個人投資者與機構之間信